建设规模根据生产需要和资金投入情况确定。在一定的建设规模(总面积)下,各类建筑的规模、数量和比例必须合理。一个完整的农场,首先应当建造栅栏和大门,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和加工设施、仓库、排灌系统。此外,应建立各种养殖蟾蜍池塘,为土地活动和越冬场所做准备。按用途可分为产卵池、孵化池、蝌蚪池、幼蛙池、成蛙池和贮蛙池。在建设各类养殖池塘时,需要设计和施工取水孔、出水孔和溢流孔。每个孔都应安装详细的耐腐蚀金属丝网。每个水池都有一条特殊的可控制的流向水源或蓄水池的管道,水池中应该种植水生植物。池塘四周有排水沟,溢流孔和排水孔的污水应进入排水沟。进水口在池的上方,排水孔在池的底部。根据所需水深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溢流孔,并可在孔内增设可调流量装置,以满足不同水深溢流的需要。在池塘中适当种植一些新兴植物,可为蝌蚪和成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地。每个池塘的大小取决于摄食规模和蟾蜍的需要。如果池塘太大,管理起来很不方便。一旦疾发生,就不利于预防和控制。如果池塘太小,池塘的数量会增加,建造池塘的成本也会增加。
此外,水域面积小,不利于蟾蜍的活动,水质多变。养殖池形状为矩形,南北方向较好,有利于人工管理、采光和控制日照面积。在各种养殖池塘中,除孵化池塘外,还可以在其他池塘中建造水泥池塘。由于池塘的规模较大或数量较大,如果全部建在水泥池中,投资过大,.好建土池。土池不仅经济,而且更接近蟾蜍的自然生存环境,有利于蟾蜍的生长发育。新建水泥池内壁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,可降低水中溶解氧,增加水的碱度,易产生碳酸钙沉淀,影响水质。水中碱性和缺氧的增加会影响蝌蚪和蟾蜍的生长。在严重情况下,蝌蚪和蟾蜍会死亡,胚胎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,从而降低孵化率。因此,在使用新水泥池前,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。
产卵池又叫种蛙池,用于饲养种蛙和供种蛙抱对、产卵。产卵池可采用土池或水泥池,多用土池。要设置在较僻静之处,减少干扰,以利于蟾蜍的抱对、产卵和受.。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也可不设立专门的产卵池,而以成蛙养殖池代替。如果采用养鱼池等作为产卵池,在放进种蟾蜍之前,要彻底清池,清除野杂鱼和天敌。

(1)面积:5~20平方米,每平方米池水放养种蟾蜍1~2对。
(2)形状:长方形或方形。
(3)池深:池深80厘米,水深40~60厘米(以池边水深15~20厘米为宜),边缘浅水供蟾蜍抱对及产卵用,中间深水用于蟾蜍游水活动。
①围墙 ②陆地 ③产卵适宜区 ④水草
(4)池壁坡度:坡度约1:2.5,以便蝌蚪变态成蟾蜍后登陆。
(5)池底:水底应有10厘米厚的软泥沙,并有一些水草生长,如金鱼藻、水浮莲等,便于种蟾蜍隐蔽栖息和产卵,防止卵块缠绕,也利于卵块的收集。
(6)灌水孔、排水孔和溢水孔:排水孔设在池底,作换水或捕捞蝌蚪时排水用。溢水孔设在距离池底50~60厘米处,用以控制水位。灌水孔在池壁.上部。灌水孔、溢水孔和排水孔都要有网目较密的铁丝网,以防止流入杂物或防止蝌蚪随水流走。池水每3~5天更换一部分,以保持水质清新。
(7)饲料平台:池内设置饲料平台,以占池面积的1/3为宜。平台表面距离水面10厘米左右。
(8)荫棚:池上搭建荫棚遮阳。
(9)池周:在产卵池周围要设置种蟾蜍陆地活动场所,其大小是以水池的3倍为佳。场地上堆积一些砖石,造有孔洞,也可种植一些农作物和蔬菜,供蟾蜍栖息。
(10)注意事项①在池四周要加圈网,以防蟾蜍逃逸,也可设置永久性隔障。②蝌蚪池需设若干个,以便分批容纳不同时期的蝌蚪,防止大蝌蚪吞食小蝌蚪。③蝌蚪池可集中建设在同一地段,毗邻排列。④产卵池要设置在较僻静之处,减少干扰,以利于蟾蜍的抱对、产卵和受.。
⑤小产卵池一般以3米×5米大小较为适宜,池的上方应有搭建棚室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