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以来,澳大利亚的甘蔗种植者都受到一种名为甘蔗蟾蜍的甲虫的困扰,这种虫子及其幼虫对甘蔗的根系极具破坏力,影响当地作物的生长。

1900年愤怒的农民试图说服政府向这些虫子发起反击,于是在那一年,澳大利亚蔗糖试验局(BSES)成立了,并立即寻找控制害虫的方法。
几十年来,BSES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杀虫剂,但似乎没有一种起作用。直到1935年,昆虫学家雷金纳德·穆格莫瑞(Reginald Mungomery)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援兵——几百只能长到餐盘那么大、重达2公斤的甘蔗蟾蜍。
在此之前甘蔗蟾蜍曾被引入夏威夷和西印度群岛东部的波多黎各,这两地的甘蔗农场也在与甘蔗蛴螬作斗争。人们在这些两栖动物身上看到了希望,认为这些蟾蜍可以把所有的害虫都吃掉,这样就可以重新种地了。
于是穆格莫瑞被派往夏威夷,并按照指示收集了一些样本进行检测,虽然他严重怀疑蟾蜍对付那些飞天甲虫的果。那年8月,102只甘蔗蟾蜍在昆士兰州北部被放生。
然而出人意料的是,这些蟾蜍并没有老实地待在甘蔗地里,而是在澳洲大陆上四处游荡,数量迅速增长到15亿多只。如今甘蔗蟾蜍已经占领了澳大利亚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这相当于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面积的总和。
事实证明,甘蔗蟾蜍在对抗澳大利亚破坏甘蔗的甲虫方面彻底失败了:它们不仅没能控制害虫,自己反而变成了害虫。以下推荐蟾酥相关资讯,欢迎阅读了解: